印度西部地区在公元1630年至1632年之间遭受了“Deccan饥荒”,此时印度连续三年处于季风极弱期,大量农作物歉收。在此期间,东印度公司的英国商人彼得蒙迪在他的游记中描述了当时的饥饿、大规模死亡甚至自相残杀的场景。事实上,这种灾难性的干旱引起的饥荒场景在历史文献资料中得到了广泛关注,这表明印度次大陆时常经历多年至十年之久的严重干旱,这与过去150年中基于可靠的观测记录观察到的较为稳定的情况截然不同。尽管如此,历史记载是零散的、主观的,其真实性有待检验。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团队与国际团队合作,基于印度东北部Mawmluh洞穴绝对定年的石笋记录,重建了过去1千年的印度季风干旱历史。重建的季风干旱历史与历史资料中记录的干旱事件高度一致,这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现在可以根据这些背景评估关键的地缘政治和社会变化。人居学院程海教授指出:“这是印度地区的首个过去千年的超高分辨率记录,该记录具备前所未有的测年准确性,可以与历史文献中记录的干旱事件直接比较”。这项新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千年中,持续多年的干旱事件与印度的重大社会和地缘政治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古气候数据显示,过去1千年中印度季风最严重的减弱发生在公元1780年至1810年之间,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献记录有力地证实了该时期的干旱。文献资料表明,该时期经历了至少11次饥荒,其中6次发生在公元1782年至1792年之间,估计死亡人数超过了1100万。从石笋记录中发现了另一个频繁干旱期(公元1590年到1630年)恰逢西藏西部古格王国的灭亡和当时印度北部最大的城市——Mughal王朝的首都Fatehpur Sikri的荒废。
图1印度主要的社会和地缘政治变化的时间表和来自印度东北部Mawmluh洞的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
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格斯山分校的Ashish Sinha教授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持续至少3年或更长时间的干旱事件往往会在数十年的较弱季风降雨期内发生。这些较弱的季风期之间是长达数百年的相对稳定的气候期——这就如同过去150年器测记录揭示的较为稳定的气候一样,基本上没有发生类似于文献资料记载的长期干旱”。在最近150年的器测记录时期缺少连续多年的极弱季风事件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误的安逸感,误以为长期的干旱事件并不是印度季风变化的内在特征。不幸的是,这种观点目前是印度地区的水资源基础设施政策的依据。Kathayat副教授指出:“如果这种长期干旱在未来再次发生,将产生重大社会和政治影响,除非该地区的水资源基础设施和应急计划充分考虑了长期的季风变率。”
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该研究得到中国自然基金项目(41888101, 42150710534, 41703007和42172201),中国科学院(CAS)院长国际奖学金计划(PIFI)2020VCA0019以及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02816资助。第一作者为我校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Gayatri Kathayat副教授,Gayatri Kathayat,程海教授和Ashish Sinha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
Gayatri Kathayat*, Ashish Sinha*, Sebastian F.M. Breitenbach, Liangcheng Tan, Christoph Spötl, Hanying Li, Xiyu Dong, Haiwei Zhang, Youfeng Ning, Robert J Allan, Vinita Damodaran, R. Lawrence Edwards, and Hai Cheng*. Protracted Indian Monsoon Droughts of the Past Millennium and Their Societal Impacts.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22).
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07487119